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提振内需是中国经济长久之计

热点搜索

提振内需是中国经济长久之计


  中评社北京8月15日电/国家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印发《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围绕深化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以信息消费升级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涉及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养老、虚拟/增强现实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中高端消费领域。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社评表示,事实上,不限于信息技术领域,以消费升级释放内需潜力可以说是中国经济未来应该主要致力的方向。当前,中国经济虽然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6.8%,但也面临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国内消费增速有所放缓,国际上因为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对出口构成一定压力。

  面对颇为复杂的形势,中国经济如何突围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从传统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目前投资对经济拉动的边际效用偏低,出口受贸易争端影响一时难以突围,唯有消费潜力很大。而且,拥有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正是中国经济的巨大优势与潜力。

  文章分析,中国内需的提振空间也不小,目前居民消费GDP占比虽然因不同的统计口径有所差异,但较之发达国家的80%左右低不少,如果剔除房地产,则远远比不上发展阶段较为类似的日本70年代和韩国90年代。

  此时,如何提振消费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回顾过去几十年历经的1998年和2009年两轮扩大内需,前者通过住房制度改革成功释放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潜力;后者将重心向农村倾斜,通过家电、汽车下乡,提高农民补贴和设立新农保等一篮子举措拉动农村消费增速快速回升。现如今,房地产行业由于房价过高对经济影响越来越显负面,中低端制造业在中国也呈现饱和态势。而当下欲提振内需,同样得从提高消费意愿和提升消费能力两个方面发力。

  让居民有更强烈的意愿,需要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着力。此番两部委关于信息消费的三年行动计划,无疑也是希望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到相关产品之中,让消费潜力释放和产业转型升级共同影响。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诸多中国相对落后的高端制造业以及居民“海淘”较多的领域,带动消费潜力和产业升级互相促进。

  与此同时,服务型消费也是应该致力的方向。有机构预计,随着国内消费结构稳步升级,预计到2020年,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将由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形成一个“新消费时代”。而且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可能由2017年的36.6万亿元扩大到50万亿元左右,足见服务型消费潜力之大。

  至于提升消费能力,除了让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这个显性的因素外,降低居民负担、缓解民众后顾之忧也不容忽视。其中,尽快将提升起征点和增加抵扣项目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落地,能够比较明显地降低中等收入阶层负担;而将积极的财政政策倾斜于养老、医疗、教育等关乎民生问题的领域,则可以缓解居民的后顾之忧,让民众敢消费。同时,通过大幅降低企业社保费率也有助于促进消费,目前单位和个人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率之和为39.25%左右,居全球前列。

  更为重要的是,内需不仅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还是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的源泉,因为一个领域的需要一旦释放,市场往往可以让供给不断优化。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不管是应对内外局势的变化,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需求,都应该把握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性。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2652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