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货币政策反周期调整的力度可能会加大

热点搜索

货币政策反周期调整的力度可能会加大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六日电七月份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七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减少3975亿元。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0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103亿元。 7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为191.94万亿元,同比增长8.1%,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张墨评论说,7月份的主要金融数据指标环比和同比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在6月份金融数据飙升后,7月份数据的下降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同时,监管层面对房地产金融监管的加强也对数据产生下拉效应。 从明细数据可以看出,企业中长期贷款比上个月减少75亿元,比上年减少1197亿元,表明企业信贷需求仍未增加。 文章指出,宏观经济数据,包括金融数据,为货币当局提供决策参考。展望下一阶段,在稳定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基础上,反周期调整力度将加大,货币政策也将被各种政策工具所推动,进一步加大预调整和微调的力度和频率 然而,货币政策不会“泛滥”,仍然会准确地发挥其力量,促使资金流入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 首先,要加大反周期调整和货币政策微调。还有一些空 从必要性来看,从上述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实体经济融资需要进一步推进。与此同时,中国的外部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这些风险因素的积累也会给国内经济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基于上述因素,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需要进一步努力,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和流动性环境。 从空的角度来看,最近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相继“降息”,全球货币政策宽松进一步深化,为中国灵活的货币政策操作打开了空的大门。 业内许多人认为,有针对性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针对性的中期贷款机制、扩大再融资和再贴现规模等结构性工具可能是未来的政策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较强的反周期调整可能反映在预调整和微调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上,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基调将得到调整,将出现“泛滥”,也不意味着央行将立即跟随外部市场进行趋同操作。 其次,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努力,精确努力,降低实体企业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这将体现在进一步疏通货币传导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从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委员会的部署和央行有关人士多次发表的公开声明来看,利率市场化已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被视为疏通当前货币传导机制的重要手段。与单纯降息相比,推进贷款利率“双轨一轨”具有更长远的意义,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指出,下一步将是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市场的报价利率机制,更好地发挥报价利率(LPR)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导向作用。 加强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的引导作用,完善利率走廊机制,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督促银行降低新增贷款费用,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259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