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国评论》第263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热点搜索

《中国评论》第263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中国评论》第263期目录

《中国评论》第263期目录

  中评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63期《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11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台湾、香港、中美、南海、“一带一路”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在本期“总编思语”——《台湾的思路与出路》一文中,《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周建闽指出,当前台湾社会最主要的问题在哪里,最需要解决的矛盾是什么?这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和矛盾所在。把大陆看作敌人和对手,把两岸关系当做威胁而非机遇与机会,这是台湾社会最大的错误和偏差所在!思路决定出路。台湾未来的出路已经看得很清晰了:选择地缘政治,台湾将迟早成为战场;选择地缘经济,台湾将拥抱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何去何从?台湾的智库学者们理应给全社会以正确的思想导向,而台湾选民则必须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如此,台湾方能步上未来的光明之路!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刊发了《从“太阳花学运”到“反修例暴乱”——论台港问题的深层原因》和《在“一国两制”实践中检视香港基本法——对2019 香港动乱暴乱的冷思考》两篇文章。

  在《从“太阳花学运”到“反修例暴乱”——论台港问题的深层原因》一文中,作者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表示,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台港这两场动乱?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反修例”,我们开始认为仅仅是对“条例”的误解,最终宣告“不修了”,认为总可以了吧。殊不知香港的反对派志不在此,他们通过群众运动,意在夺权,夺得议员权立委权,最终夺得“特首”权, 夺下香港的整个治权,即管治权。学生——黑衣人——街头运动,只是手段而已。事实证明,“太阳花学运”绝不是反“服贸”;“反修例”也不是为“反送中”,都是反“一国两制”、反“一个中国”的底线。事实让我们看清台湾、香港的政治结构及民意走向, 也看清了我们政策与工作的不周到之处。

  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副理事长,原法律出版社社长黄闽在《在“一国两制”实践中检视香港基本法——对2019 香港动乱暴乱的冷思考》一文中指出,“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最好的制度安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香港基本法”)对回归后香港政治体制,以最高法律和基本法律的形式,作出保障性规定。香港似乎在最好的制度安排之下,却未能循序渐进地完善政治体制、发展经济民生,而是完全脱序、麻烦不断。7 月1 日本是香港回归的喜庆日子,又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纪念日,自回归后, 每年香港的七月总是要有大大小小的乱象,其恶性程度不断升级。2019 年6 月开始,香港的动乱和暴乱至今仍未平息,种种恶行已经到了极其恶劣的程度。香港治理,问题千头万绪,循着依法治港的思路,在“一国两制”的实践中检视基本法,不回避已存在的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坚定地守护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原则和精神,以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切入点,坚持创设强化“一国”的制度条件, 以确保香港的永续繁荣和发展。

  本期“智库思潮”栏目刊发了《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研究》和《以“三自运动”破除“同心圆史观”》两篇文章。

  在《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研究》一文中,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东海表示,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的新发展,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实现统一、实现怎样的统一”的问题。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论述开创性地将两岸同胞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祖国完全统一列为新时代对台政策的两大任务,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的基础上,以“两岸一家亲”为出发点,以“两岸命运共同体”为阶段性要求,以实现“心灵契合”为重要目标,坚定不移扩大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从而讲明了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黄光国在《以“三自运动”破除“同心圆史观”》一文中表示,民进党政府大力推动的108 新课纲,历史课本中充满“台湾地位未定论”,并刻意假借“多元文化”或“海洋文化”之名,弱化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引发学术界人士的反弹,嘉义大学吴昆财教授等人因此发起“新三自运动”,呼吁大家“历史自己救、自己写、自己教”, 在我看来,这是当前有良心的学术界唯一能做的事。

  本期“智库论丛”栏目刊发了《美中科技冷战下两岸产业合作前景》一文。作者台湾东华大学公共行政学系荣誉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兼职教授、台北企业经理协进会理事长高长表示,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目的,是试图透过贸易制裁,逼使跨国企业撤出大陆,阻断中国从跨国企业获取先进科技之路径,从而进一步牵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打乱中国的制造业升级梦,以维持美国在科技领域话语权的战略优势。有鉴于美国对中国掀起贸易战,终极目的在于遏制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崛起。因此,一般认为,目前两国的贸易纷争即使可以达成协议,两国科技主导权之争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结束。美中贸易争端延宕,对于已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中的台湾与大陆产业,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势必较大。两岸企业各有擅长,具有高度互补性,宜从“共创价值”角度思考,一方面转换心态,破除两岸企业合作障碍;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互利共生上, 探讨找出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形塑两岸合作新模式。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发了《探讨“两制台湾方案”需要克服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循序渐进探讨“两制台湾方案”》。

  在《探讨“两制台湾方案”需要克服外部因素的干扰》一文中,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包承柯表示,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扰是保证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过程。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是同中国的和平崛起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中国实力的提升联系在一起的。尽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时的外部环境同今天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探索“两制”的台湾方案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外部因素最终还只是外部因素,真正管控台湾问题走向的绝不是外部因素。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发展带来经济实力的上升,以及军事实力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管控能力的上升,也增强了中国大陆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坚定信心。因此只要能对台湾岛内的“台独因素”进行强有力的管控,再次明确大陆对“台独行为”提出明确的警告,任何企图摆脱来自中国大陆的主权管辖都是徒劳的。

  台湾中国时报、旺报总主笔戎抚天和台湾旺报特约主笔王钦在《循序渐进探讨“两制台湾方案”》一文中表示,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正式进入协商阶段之前,我们主张先探索“动态统一模式”, 即确认两岸现状就是一国两制。之所以要先行确立这一方案,主要目的在于破除台湾社会针对一国两制的盲点和偏见。两岸关系看似危机四伏,但危机和转机往往在一念之间,在民众更欢迎“经济牌”大趋势下,民进党也会更务实,国民党会更希望打好“经济牌”,大陆处理好台湾问题的密码就在“现状就是一国两制”中。

  本期“智库聚焦”栏目刊发了《第二届“两岸一家亲”学术论坛综述》和《民进党通过新决议文之政治影响与局限性》两篇文章。

  第二届“两岸一家亲”学术论坛于9 月22 日在甘肃省榆中县举行。两岸50 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与祖国和平统一前景、台湾民情变化趋势研判、两岸关系和台湾政局趋势与风险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第二届“两岸一家亲”学术论坛综述》梳理出了五个关注点: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 周年纪念会上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习近平总书记“1·2” 讲话)的讨论;二是对“一国两制”的思考;三是对当前及未来台湾政情民意的研判;四是对两岸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阐述;五是对祖国和平统一之路的探索。

  《民进党通过新决议文之政治影响与局限性》一文中,作者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柳金财表示,民进党通过新决议文揭示在高调反对“一国两制”诉求之同时,并无法提出具体可行的两岸政策。此新决议文固然利于拉抬民进党选情、传扬住民自决传统理念、转移内部派系路线分歧,但却无法开启积极正向的两岸路线,难以证明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治理能力。

  本期“智库观察”栏目刊发了《韩国瑜选情的走向与展望》一文。在该文中,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台籍讲师、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宗昊表示,在这次的大选中,两岸关系仍是传统蓝绿对决的选战主轴。虽然岛内许多人民盼望两岸重回和平发展的正轨,但随着“断交”因素、美国因素、香港因素等的复合作用,对韩国瑜的选情而言是利弊互见的。另方面,由于韩国瑜自身阶层定位的调整,带动了阶层政治的变化,不仅让第三势力有了更多发展的空间,同时也产生更多搅局的可能性,为大选带来更高的不确定性。

  本期“智库调研”栏目继续推出《“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东亚国家与地区看“一带一路”系列之三》。该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薛力对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代理所长、博士饶兆斌的访谈实录。

  本期“智库思考”栏目刊发了《正视台港历史教育的严重偏失》和《民进党又对台湾青少年下“独”手》两篇文章。

  台湾大陆地区高校学生协会理事长陈建仲的《正视台港历史教育的严重偏失》一文指出,必须正视台港历史教育存在的认同问题。不论是台湾或香港,要正史清乱,都是一场很艰苦的长征。

  在《民进党又对台湾青少年下“独”手》一文中,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周天柱表示,2019 年8 月30 日,注定是台湾教育史上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台湾中学秋季开学之日,被称为“史上最独”教科书公然进入高中课堂。岛内高一新生所拿到的《台湾史》,竟公开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一边一国”和“两国论”。民进党利用手中的权力,霸占历史的解释权,控制台湾下一代的头脑,完全违背教育主旨,是对教育专业的僭越和对学子的糟蹋。两岸各界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和强烈抨击。

  本期“智库研究”栏目刊发了《马哈蒂尔政府对外经济关系走势刍议——从CPTPP 到“一带一路”的内在逻辑》一文。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屹表示,近几年的东南亚经济正在发生波动,域内五个重要国家在2018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仅为4.8%,三年来首次环比下降。2018 年5 月马来西亚大选以来,新政府已经持续表达了对CPTPP 的关切,并呼吁就该协议可能对马产生的影响进行审议。马哈蒂尔新政府参与地区经济的可能动向受其个人行动方式的影响,承接其上个世纪任期内的激进风格,其参与CPTPP、RCEP 及中国“一带一路”等国际机制带有谨慎态度,外交策略上现实主义色彩浓重。

  本期“智库视野”栏目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研究员李理的《菲律宾第一次觊觎南沙群岛的失败》一文,该文表示,二战结束之时,法国与菲律宾开始对西沙、南沙等产生觊觎之心。中国政府接收台湾后, 意识到收复西沙、南沙群岛已刻不容缓,于1946 年7 月先行决定将南海诸岛的管辖权仍旧划归给广东省政府。刚刚独立的菲律宾藉助美国的支持,开始产生觊觎南沙太平岛的想法,并欲藉助国民党败退台湾之时占据太平岛并伺机吞并南沙诸岛。但在中国政府的有理有利的反击下,菲律宾政府有所顾忌,不得不暂时停止其窥视觊觎活动,菲律宾图谋夺取南沙群岛的第一次行动受挫失败。

  “思想者论坛”栏目刊登了由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和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2019年第11次(总第353次)思想者论坛全文。是次论坛由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助理教授刘景松主持,邀请了多位专家就“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与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19年11月号,总第263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是目前两岸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的中国评论月刊,已从一般的时政评论杂志,转型成为研判两岸及东亚安全情势、提出政策意见、构建解决两岸问题理论框架、提出思考方向的智库杂志,深受两岸及海外智库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607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