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刘伟:疫情使中国宏观经济失衡更加复杂

热点搜索

刘伟:疫情使中国宏观经济失衡更加复杂

刘伟

  中评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海涵)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此前表示,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加剧了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矛盾和复杂性。

  他介绍说,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宏观经济失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很长一段时间集中在需求方面。从1978年到1998年将近20年的时间,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特点是需求膨胀、供给不足、经济短缺,所以物价上涨压力很大。三次大的通货膨胀都发生在这期间,具体原因不同,但是根本原因是一致的——因为那个年代是短缺的年代,需求膨胀,稍有风吹草动,人们就去抢购,形成物价上涨。所以那个时候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是管住需求、长期紧缩、压制需求,防止出现恶性通胀。从1998年下半年到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失衡长期的主要矛盾也是在需求方,但是并非需求膨胀,而是需求疲软,内需疲软、产能过剩。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佳绝了这个矛盾,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因此,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重点仍然是需求管理,但是不是紧缩需求,而是扩大内需,第一次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2008年,则进一步提出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刘伟表示,由此可见,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矛盾集中在需求方,方向是单一的——或者是需求扩张、或者是需求疲软,政策目标是清楚的——或者是紧缩、或者是扩张。但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发生了变化,宏观经济失衡的矛盾不在仅集中在需求方面,供给侧一系列深层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生产要素的成本大幅度上升,所以在经济疲软的同时,经济下行,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推动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是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经济面临着滞胀的威胁。西方发达国家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即一方面需求疲软、经济衰退、失业率升高,另一方面成本推动物价上涨。

  “这次疫情的爆发加剧了滞胀的威胁。”刘伟认为,需求疲软、需求增长放慢使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首要民生问题就是就业机会的减少。但同时,这次肺炎疫情从各个方面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成本提高。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上升。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将面临两难的选择,既不能扩大需求、也不能全面紧缩。若全面扩张,虽有利于遏制经济下行,但可能把潜在的成本推动的通胀激活,使其形成严重的通胀。若全面紧缩,有利于将通胀遏制在潜在的状态,不让其转化为现实,但由此加剧经济下行。所以两难的格局就使得我们的宏观调控的困难进一步增大和复杂化。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8621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