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头条 > 中评现场:北京学者纵论中国外交新形势

热点搜索

中评现场:北京学者纵论中国外交新形势


发布仪式现场  (中评社 李文一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姜跃春  (中评社 李文一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  (中评社 李文一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晶晶  (中评社 李文一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晨曦  (中评社 李文一摄)


5月10日下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国际形式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8)》发布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常务副院长阮宗泽、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姜跃春、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晶晶、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晨曦出席、发言并与在场媒体、研究人员交流。 (中评社 李文一摄)

  中评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 郭至君 实习记者 李文一)5月10日下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国际形式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8)》发布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常务副院长阮宗泽、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姜跃春、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晶晶、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晨曦出席、发言并与在场媒体、研究人员交流。
  
  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姜跃春所长针对近期的中美贸易摩擦谈了三个观点:

  一、任何形式的贸易战最后受伤害的应该是贸易战双方+X。贸易战最后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参与贸易战的双方,现在涉及到更多的方面。现在整个国际经济社会,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重要的背板,所有的国家都在这个背板之下进行生产和交易活动,在全球也形成了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本成型的产业。而且多数产品不是某个国家独立生产,而是多个国家合作生产。姜跃春指出,如果真正打起贸易战的话,受伤害的显而易见绝不是两个当事方,而是整个产业链的所有参与者。所以任何形式的贸易战的最后结果都是没有赢家。

  二、关于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有明显的两面性。第一面:贸易失衡问题,这是中美争端的表面,中美贸易的确有失衡的状况,一个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两者之间贸易量全球最大,顺差和逆差出现的状况是正常的,只不过中美之间失衡状况相对的严重,当然这种严重的背后有比较复杂的因素,比如贸易统计的,也有中美商品结构间的差异因素。“如果说单纯的解决中美贸易的失衡问题,在我看来不是很艰难,所以我认为有一定简单性。”当然中美贸易之间还存在一定复杂性,姜跃春认为,中美之间不是单纯的解决贸易摩擦的问题,关键是背后要解决一个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之间的较量,解决一个保守主义自由贸易之间的较量,可以想象中美之间冲突的复杂性,所以也可以想象,解决这个问题的艰难性。”
 
  三,中国如何应对,大家知道中国有两“不”,第一“不”就是中国不想打贸易战,第二个“不”是中国也不怕打贸易战。姜跃春认为这两“不”,完全反映了中国现在面对国际争端的基本立场,这种立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姜跃春从中国要解决问题的方式着眼,他指出最主要有两条路可走,首先就是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捍卫者,必须通过多边来解决双边的问题,那就是说要通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来解决双边的贸易,这是一条路径。再有一个途径,中美之间通过谈判,来找到中间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一条路径,这也是一个必要的选择。姜跃春表示,相信中美两家应该在未来的谈判当中,会找到一个适合两方、适合多方都能够接受的路径。
  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晶晶则就朝鲜半岛今年以来的走势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归纳总结了四个积极变化。

  吴晶晶认为,朝鲜半岛的局势复杂多变,从去年到今年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朝鲜还在做第六次核试验,而且下半年进行了三次的远程导弹试射。美国当时甚至扬言要对朝鲜动武。朝美双方可以说就像是两列开足马力要对撞的火车,非常危险。可是到了今年的朝鲜半岛局势又发生了一种柳暗花明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南北关系迅速改善。南北的领导人在经过了11年以后,进行了第三次首脑会议,签署了《板门店宣言》,这个宣言当中就说要完全实现无核化。而且要在今年以内要宣布终止朝鲜战争,要致力于把停战机制转变为和平机制。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二、朝鲜和美国正在积极接触。两国领导人都有意愿要达成一些成果。近日朝鲜也释放了三名韩裔的美国人。下个月朝美两国领导人能够进行历史性的会晤,而且他们如果能够就半岛的无核化和朝美关系正常化达成原则性的协议,或者做出共同声明,将会被记入史册的。

  三、中朝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金正恩委员长在40多天的时间里面两次访问中国。而且两次都表明要治理无核化的意愿和决心,两国领导人就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战略沟通,有助于中朝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半岛的无核化和半岛的长治久安。

  四、朝鲜作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从核武和经济并进的路线转到了要集中全力发展经济,也表示要废弃掉核试验场,不再进行核试验和终结弹道导弹试射。

  吴晶晶认为,半岛和东北亚这些积极的变化都说明有关国家都是希望和平的,不希望生活在战争的阴影当中。

  对于接下来下一步的局势、朝美首脑会晤会取得怎样的进展?吴晶晶认为,可能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第一个就是说完全无核化问题上。完成无核化到底是什么样的内涵?是CVID(即以完全的、可验证的、不可逆的方式弃核),还是现在美国提出来更高的PVID(永久的、可验证的和不可逆的方式废弃)?两方会达成什么样的妥协?第二,路线图会是什么样的?是很快要实现,还是说会分阶段慢慢实现?第三个,如何向朝鲜提供安全保障,解决朝鲜的安全的关切等问题。

  吴晶晶表示,希望朝美之间能够相向而行,彼此能够释放善意,找到双方的妥协点。解决彼此的安全关切,最后能够政治解决半岛问题。中国作为邻国,也非常关心半岛的和平稳定.有关国家也会致力于半岛无核化和地区的长治久安。

  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晨曦则就中国学者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全球治理的观点和西方的区别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杨晨曦表示,中国的全球治理观是共商、共建、共享。这里强调的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平等,是指权利要平等,机会要平等,规则也要平等。不能一家独大,不是几个强国定下来之后,让弱国小国去做一道选择题。中国人的全球治理观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共享,是希望跟大家一起去商量、去共享发展成果,尤其是共享规则制定的权利,这是中国迥于西方传统的全球治理观念的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

  杨晨曦谈到了中国为全球治理所做的贡献。他指出,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案,也贡献了新的公共产品。比如最近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提出了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观,提出了正确的义利观等一系列的新主张,尤其是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这样的贡献。杨晨曦表示,这些新的主张不仅仅是一个理念,更重要的是这些新的主张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全球治理的范式和逻辑,使世界各国、各地区有了新的选项。当然中国也提供了新的公共产品,2017年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30多个国家齐聚北京达成了270多项合作成果,亚投行到了84个国家。而且84个国家兼顾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大家认真地去商量亚投行究竟应该怎么做,这就是我们迥于西方传统的一种方式。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国多次表态支持《巴黎协定》,而且承诺到2030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有望达到峰值,我们预计人均GDP不过16000美元,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是温室气体排放达人均GDP达到26000美元的时候才能达到峰值。这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目的是推动公正、合理、均衡的治理体系的逐步建立。

  “我接触过很多西方的学者,他们讲到中国的全球治理的关系的时候,他们经常用一个词叫做挑战(challenge),我认为这个观点实际上错误的。事实上中国的确是给现在的全球治理带来的一些好的改变(change)。这些好的改变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去发展。”杨晨曦谈到,今天的全球化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人都对现在的全球化表现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治理的体系该有些改变了。而中国做出了这样的贡献。

  杨晨曦认为,不能讲中国挑战的全球治理,而是中国给全球治理带来了好的改变,中国是全球治理的贡献者。中国是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平、公正、普惠的方向发展的一个贡献者。那么如果说全球治理面对了一些挑战的话,这些挑战也不是来自中国。它应该是来自霸权主义和片面的利己主义、单边主义。

  阮宗泽常务副院长在发布仪式上则谈到了对中国的外交看法,国际社会的利益对接,以及中国外交方式的创新等问题。

  对于在新形势下怎么看中国的外交问题,阮宗泽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017年对中国外交有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就是中共十九大的召开。十九大的召开宣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阶段,也意味着中国的外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的内涵是什么?阮宗泽指出,这是一个很宏大又具体的命题。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所做的一切有一个出发点: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把中国发展的红利同国际社会进行分享。另外的中国的发展也是借助于国际体系、国际秩序给中国提供了机遇和国际空间获得发展,所以当中国发展起来了以后,更加会对当前的国际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进入了新时代以后,中国外交更加明确:就是如何把中国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利益进行一个对接和兼容。

  阮宗泽表示,现在对中国外交的看法可以说各种观点都有,其中有人就认为是零和关系:把中国的发展认为是牺牲了别的国家的利益。因为动了别人的奶酪,吸了别人的氧气,中国才会发展起来。对于这种观点,阮宗泽认为中国的发展对国际社会,尤其是对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推动的作用。因为中国在减贫问题上让7亿多人成功的脱贫,而且在接下来的到2020年中国将宣布要完全消除绝对贫困,这对人类的发展的事业是一个非常卓越的贡献。同时,中国的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给予了更大的一种信心和激励。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过去跟中国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中国的起跑线还不如他们,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获得了成功,所以这些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希望,获得了更大的信心。所以说中国的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正能量。

  阮宗泽用了“风雨兼程”四个字来形容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中国和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正常的关系,而且这个关系越来越紧密,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13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发达国家。中国的发展其实也为大家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关于中国怎么把自己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利益进行对接这一问题,阮宗泽分析到,中国现在已经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的中等收入群超过4亿人,而中国愿意把这样一个不断增加的未来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消费群体和国际社会分享。比如说在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进口博览会,实际上今天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情况下中国在做什么?中国在进一步把自己的价值和机会进行分享。而且这样一种分享,不是针对少部分,它是全方位的、开放的、包容的。这也是中国带来的机遇,现在有些国家就把自己的市场作为工具来打压对方。比如说中美经贸之间的问题,美国现在确实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是他就是把市场变成一种政治工具。但是对中国来讲,过去几十年已经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的一个历程。

  阮宗泽表示,中国无论在全球治理安全等各方面都提出很多创意,包括像去年习主席多次讲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样的倡议。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告诉国际社会中国在发展壮大以后,中国在崛起道路上今后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因为现在很多人对中国的疑虑是觉得不了解今后中国会往何处去,中国强大以后要做什么,但是中国通过这样一些政策的阐释实际上告诉了大家中国要做什么,中国将要和大家进行一个怎么样的合作。中国在越来越提升自己政策特别是内外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越来越理解中国这种做法。

  阮宗泽提到今年中国外交也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很多创新外交方式,有习主席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的会晤,这就是一种创新。当然金正恩委员长到中国,也是一个非正式的访问。另外,中国外交在周边的发力非常清晰。中国对朝鲜半岛局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稳定的作用。同时,这两天李克强总理在日本进行访问,这是中国总理时隔八年之后对日本进行的访问。阮宗泽认为中日关系“冬去春来”,可能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同时,去年中印关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挫折,但是现在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会晤,进行了战略上的双方沟通,中印关系也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上合组织下个月将在青岛组织上合峰会,这次也是上合组织扩员以后第一次峰会,它的意义在于今后上合组织怎么走,它的路径和它的原则。

  对于下一阶段,阮宗泽认为中国推动和周边地区、周边国家以及大国关系方面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也展现了在去年的基础上更加进取,更加拓展的态势。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91.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